在秦朝時期的騎兵,那個時候的騎兵是沒有高橋馬鞍和馬鐙的,所以騎兵訓練的時候需要耗費很多時間。根據秦兵馬俑中秦軍騎兵的數量和位置上,我們可以大致推斷在秦朝時期,騎兵相對于戰車來說仍然屬于從屬地位,多為大陣周圍和后方的機動作戰,作為輔助兵種進行使用的,并不是大軍中一種主要的輸出力量。
根據騎兵俑的形象特征來看,可以看出秦國騎兵和趙國騎兵一樣,都是穿著胡服,但秦兵馬俑的這個應該是改良版,因為和其他俑不同,秦國士兵和仆從身上的服適合用釘板連接在一起。但騎兵俑無甲無腰,被認為更便于進行騎射。
因為秦統一全國后,長期以來主要的敵人是北方的匈奴,所以對騎兵的近戰應該有了很大的要求。雖然在出土的兵馬俑中的騎兵形象周圍沒有發現近戰武器,但根據漢初騎兵作戰武器的反推,秦軍的騎兵至少配備了長矛和短劍。
至于弩,秦朝的騎兵還不能裝備弩。原因是秦朝的弩體積大,顯然只適合車戰和步戰。對于騎兵來說,秦弩太重,不適合重新拉弦。另外,騎兵如果沒有先進的護具,很難立即完成換箭的過程,所以秦軍騎兵基本不可能使用弩。
后來唐宋時期騎兵使用的手弩可以用馬鐙發力拉緊的,弓弩臂的拉距短,所以立即使用非常方便,尤其是在南宋騎兵中,短弩曾經發揮了巨大的作用。
上一篇:秦國歷代國君及姓名
下一篇:成蟜和秦始皇為何反目
下拉更新...